“公共空间治理”结硕果 邳州开辟县域治理新路径 |
2019-08-24 15:28:41 来源:中新网江苏 作者: |
|
中新网江苏新闻8月21日电(记者 朱志庚 通讯员 王鹏) “公共空间姓‘公’,公共资源为人民共享,不能为少数人垄断享用。”2016年起,全市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其成效让邳州声名鹊起。
以“公共空间治理”为切入点,邳州推动公权力全面介入公领域,作出了生态和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大文章”。邳州创造性将“党建+”融入社会实践,开辟了邳州治理新路径。8月中旬,记者赶赴江苏省最北端的邳州市,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巷探访。
从“公”“ 私”界限落笔,切中民生要害
采访期间,邳州市委书记陈静曾向记者讲了他经历过的一个小故事。陈静说:“那天我在乡下调研,正好下大雨,路过一家被淹的民房时,看见一位老人在房后排水,我问他房子为什么淹了,他说当初盖房时把村里的排水沟堵了。我就让随行的电视台记者采访他堵住排水沟有什么好处,老人见状扔下排水工具就跑。我对记者说,一定要采访他,听听他有什么感受。侵占了农村公共空间还不是自己遭罪嘛!”
在农村,邻里纠纷多是这么引起的。你挡了我的路,我遮了你的光,你的猪圈盖到马路边了,我的鱼塘修到你家后墙根了。鸡毛蒜皮,没完没了,日久生隙,表面一团和气,背后怨气冲天,有时甚至大打出手。邻里不睦说到底都是公私不分、四至不清导致的,看似小事,实则事关权益。
邳州从公共空间整治着手,从公私权力界限落笔,举重若轻,切中的恰是民生要害。在乡村,公共空间实际上就是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这“两块地”之外的空间。
2016年7月,新一届邳州市委出台了《邳州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意见》,推动公权力全面介入公共领域,围绕“为什么治理”,算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笔账”,凝聚民意最大公约数;围绕“谁来治理”,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做到党员有形象、组织有威信、群众有感情、执政有根基;围绕“怎样治理”,推行95%民意社会治理新模式,赢得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现共建共治;围绕“如何共享”,公开公平公正地建立公共空间有偿使用机制和公共收益公众共享机制,实现公共空间治理投入产出分配的良性循环。
规模生态种植为农民致富开辟一条新路
在采访流程中,邳州万亩红枫园无疑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亮点。红枫园地处运河街道薛口、徐口、庙山、红旗四个农业村,总占地面积10078亩,目前共栽植各类苗木40余万株,品种主要有美国红枫、北美枫香、椴树、美国蓝杉、红叶复叶槭、鹅耳枥等,总投资近5亿元,市场估值已超10亿元。
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前,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每亩地年收入不足千元,经济基础薄弱。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后,红枫园共清理出被侵占集体土地 355亩,通过实施规模经营,又溢出集体土地768亩,仅此一项,至少增值1.1亿元!
针对几个村村民收益偏低的现状,紧盯市场需求,以运河街道党工委为主体成立都市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都市田园党支部。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村组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率先垂范,仅用两周时间完成了3000余亩土地流转工作。精心选聘8名党员技术员当好土地“红管家”,不断提升村支两委“懂经营、会种地”能力,把种植彩色苗木作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
这里的变化让运河街道统战委员史孝举感慨万千。几年前,为了这个项目,史孝举没睡过几个好觉。如今看着一片片的红枫树林,一群群的旅游观光客,史孝举说:“公共空间治理确实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我自己苦点,累点,值!”
史孝举向记者介绍,如今通过卖树苗收入,还有红枫小镇的旅游等项目,四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近40万元,3000多户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带动周边近900名农户就业,年工资收入1000余万元。预计,5年后经济效益可达10亿元规模。同时,他们还与精准扶贫户105人签订长期用工合同,人均年增收1.8万余元,做到了真扶贫、真脱贫。
公共空间治理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助力。在邳州八义集镇石桥村,种粮大户余庆平承包的这片土地上,栽植了300多亩的优质水稻,放养了4000多只鸭子。根据稻田面积分配鸭子数量,每亩地有鸭子20至25只。看着稻田里的一群群嬉戏觅食的鸭子,余庆平满心欢喜。“别看这些鸭子玩得不亦乐乎,其实它们是在‘工作’呢!”余庆平说,这些稻田鸭,与水稻全天候同生共长,不仅吃掉杂草和害虫,还能起到给水稻“按摩”的作用。
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吴彩侠介绍,石桥村有耕地面积4000多亩,目前已经流转1800多亩。在土地规模经营过程中,村里首次尝试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种养殖同步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党建+”引领小区共建共治共享
在邳州源宏公馆小区的党群活动中心,13岁的郭雨轩正在新打造的“城市书屋”看书。这个小姑娘喜欢文学书籍,“城市书屋”便是她每天都要“打卡”的地方。
3、在邳州东湖街道前沙社区源宏公馆小区,居民们正在新打造的“城市书屋”看书。朱志庚 摄影
在邳州东湖街道前沙社区源宏公馆小区,居民们正在新打造的“城市书屋”看书。 朱志庚 摄
东湖街道前沙沟社区党总支下辖五个支部,分别在五个小区建立了自己的阵地,其中源宏公馆里的第二党支部便是最近才成立的。社区进小区通过支部引领,不仅对小区进行了整体改造,还从根本上规范了物业管理,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
东湖街道前沙沟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俊江说,支部没进来之前,这个小区乱搭乱建、电线私拉乱扯的现象严重。“我们开了一个民主协商会议,确定在这里安装充电桩、建停车棚。”
通过社区进小区治理模式的有效推进,实现了“党的组织进小区、规范管理进小区,优质服务进小区、民主协商进小区”,补齐社区治理的短板,走出一条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公”为民结出硕果,邳州经验成为“样板”
红枫园、石桥村和源宏公馆小区的故事,折射邳州近年来在公共空间治理、“党建+”工程等诸多方面的成果。
在公共空间治理过程中,邳州创造性将“党建+”“三新”实践等融会贯通,最终开辟了邳州治理新路径,邳州经验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治理有效,成果凸显,据邳州官方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邳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86.9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2.7亿元,增长8.5%;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04.71亿元,增长10.36%。 (完) |
|
|
|
上一篇:江苏扬州荣膺2020年度“东亚文化之都” |
下一篇:江苏镇江新区:集成改革让治理更有“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