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徐州市政府召开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对外介绍徐州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关情况。据介绍,目前,徐州汇聚了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等近百家新能源制造企业,年产值300多亿元,并在光伏制造、电力装备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为保持全市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徐州坚持把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不断壮大发展规模,区域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今年全市共安排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269亿元。据介绍,这批项目紧紧围绕徐州新能源发展主攻方向,不仅将继续巩固提升徐州在光伏制造领域的比较优势,还将显著增强徐州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装备等领域的竞争力,更将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前沿领域奋力抢跑,实现多领域全面扩张,推动徐州新能源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持续做大做强。
长期以来,徐州光伏制造行业上游优势明显,汇聚了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等世界级企业,多晶硅产能7.5万吨/年,占全国四分之一。受“531光伏新政”后新一轮行业变革影响,徐州光伏制造行业加快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中下游转型。谷阳、华恒、鑫宇、中辉等企业正加快实施一批单晶PERC、背接触等高效电池片项目,这批项目技术先进性与苏南等发达地区处于同一水平,有的已经建成投产,预计近期全市电池片产能将达10GW。协鑫硅材料坚持自主研发,在国内独创铸锭炉技改技术,生产低成本、高转换效率的鑫单晶产品,市场竞争力很强。在晶硅电池之外,中建材采用薄膜电池技术路线,一期300MW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项目有序实施,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一体化方面,为徐州光伏产业增添了新的生力军。
新能源整车及核心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徐工重卡电动商用车产销两旺,纯电动厢式物流车出口新西兰,100台超大扭矩纯电动智能渣土车首次进入深圳市场。吉麦新能源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开展产品定型试验,预计今年11月份徐州市民就可以买到徐州自己产的新能源汽车,实现徐州新能源乘用车的零突破。开沃新能源车身零部件及研发、弘安年产50万套电机电控、云意电气3.6万套电机电控等一批核心零部件项目在建,中北润良2条动力电池生产线竣工调试。协鑫集团计划投资百亿元,建设10万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目前项目已签约并在完善各项前期手续,计划明年开工建设。此外,还有博声汽车零部件、海博瑞德动力控制系统、深圳佑驾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波利维能动力电池等一批项目即将签约落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行业加速推进,成功引进行业顶尖学者如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苏萍院士科研团队,聚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在徐州高质量产业化应用。高规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徐州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强化各部门、各地区、有关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加大全产业链布局和招商,加快形成比较优势。
据了解,徐州已汇聚了新电高科、华辰变压器、华电铁塔等40余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不仅已在配电变压器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更为下步发展智能电网设备打下坚实基础。全市配电变压器生产及设备供应企业有30余家,年产能10万台、产值近30亿元,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集群,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主攻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智能电网等四大领域,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世界级高端动力锂电池(储能)材料、国家级燃料电池、全国知名的智能电力装备’四个基地。”新闻发言人介绍说。(仲欣) |